西北高原的试验舱内,闷热得像个蒸笼,汗水顺着安全帽系带一滴滴砸在地上,屏幕上闪烁着复杂的波形图,耳机里,总体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灼,“赵工,信噪比读数稳定吗?”第一次独挑外场试验重担的青年队员小赵攥紧了拳头,她的指尖因紧张而冰凉,颤抖着声音回答,“目前一切稳定。”这是她来到外场的第一百多天,首次来到外场的兴奋早已褪去,此刻,只有一个念头无比清晰——指标参数容不得一点“差不多”。
冰雪考验:从“差太多”到稳住阵脚
一年前,刚毕业不久的小赵还是个贴着“小白”标签的新人,距离一名独当一面的设计师仍然“差太多”。当接到参与重大外场试验任务的通知时,她激动得彻夜难眠。然而,外场遇到的困难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,高原的烈日把设备烤得烫手,刺骨的风雪又能瞬间让天地陷入一片苍茫。最刻骨铭心的是新春前夕那几天,暴雪封山,试验车队寸步难行,任务节点却近在眼前。“不能等!”小赵和队友们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,踩着没过小腿的积雪和厚厚的冰霜,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上山,在风雪呼号中完成了关键的通信测试。黎明时分,当手电筒的光柱刺破黑暗,也刺破了她内心的忐忑。“振哥说得对,”她想起师父临行前的叮嘱,“对我们来说没有‘差不多’,设计、测试、排故,每一步都得扎扎实实、完美无缺?!?/p>
试验任务如期完成,总体对他们竖起大拇指,小赵下意识摸了摸挂在身前的工牌,感觉身上的“小白”标签历经磨砺终于即将脱落,心中第一次涌起如此强烈的笃定,她的声音不再发抖,像夜间在山路中看到了指明方位的北斗星,只有稳稳的踏实和安心。
难题破壁:风雪夜里的算法突围
刚过完新年,考验接踵而至,试验基地再次突降暴雪,此时团队接到紧急指令,通信信号出现波动,必须火速排查问题所在。试验舱外,积雪没过脚踝,踩上去咯吱作响,试验舱内,气氛凝重,团队围在一起梳理故障树,决定从“时间”这个通信的基石查起——先查提供基准时间的供时??橛布?,再查依赖时间的同步算法软件。
小赵盯着密密麻麻的测试报告,冰凉的手指依然在键盘上熟练地敲击着。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排查依照方案有序推进着。终于,队员小杨兴奋地喊道,“找到了!算法的参考时间基准有微小偏移,修改验证一下!”小赵立刻配合,“硬件排查没问题,锁定算法,改完我们模拟验证!”
风雪依旧,但试验舱内的阴霾氛围一扫而空。修改、验证、再上线……当“数据链路恢复正?!钡南⒋?,小赵才长长舒了口气。她走出试验舱,望着雪地上杂乱的脚印延伸向远方,产品天线在风雪中稳稳矗立,金属外壳泛着冷冽而坚韧的光泽。那一刻,她深刻体会到,所谓“领跑”,就是在风雪中依然能精确校准方向。
星链接力:点亮协作的璀璨星空
几个月后,新的试验任务下达,这次,小赵身边多了一位同样年轻的“战友”——小云。面对前期数据核算的“瓶颈”问题,两人一度陷入了僵局,厚厚的参考资料堆在桌上,小云眼下挂着淡淡的愁绪?!叭绻颐腔桓鏊悸纺?”小赵的声音打破了压抑的沉寂。她调出屏幕中自己利用晚上时间整理出的历年链路数据图表,几个刺眼的红色异常值被重点标出?!翱凑饫铮岷匣肪骋蛩?,我们再想想?”思路豁然开朗,最终形成的技术方案只有精炼的三页纸,背后却是十七个版本的反复对比推敲。小赵在记录本扉页上画了个俏皮的卫星简笔画,小云笑着在旁边添了道微笑的弧线。
“这才刚开始呢,咱们继续加油?!毙≡坪仙霞锹急荆虼巴庠诜缰幸∫返奈嗤┬乱?。
“嗯,下周开展仿真验证,”小赵微笑着点头。路灯亮起,勾勒出她们并肩走向试验场的剪影,这剪影,正是外场青年最美的姿态,既能伏案推演星辰轨迹,也能直面风雪丈量苍穹,他们怀揣着仰望星空的浪漫憧憬,更践行着脚踏实地的执着坚守。
在航天青年的成长之路上,“差不多”是禁区,“差太多”是起点。而无数像小赵这样的热血青年,正以永不懈怠的奋进姿态,一步步校准着自己的航向,奔向那片永远有未知星光等待的奥妙太空。(文/董月)